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实行主题教学,《七律·长征》所在的第六单元的主题为“八一壮歌”。这一单元感情壮美,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怀。《七律·长征》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联,56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不怕”两字是全诗的诗眼,回答响亮,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不畏惧;“等闲”两字将困难轻轻一撇,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则是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一扬一抑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灵动起来。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 互相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既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又表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尾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收束。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抑扬顿挫,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运筹帷幄、远见卓识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无此气势和胸怀亦不能出此豪言壮语。全诗彰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与伟大的人格魅力。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