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跑进人的思维,一种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一些人不觉得数学有趣,它自然就被人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所以不喜欢它。一位专家曾说:“要把数学看作是一门哲学,难的事物其实它很简单,只是人们把它看得太复杂了。容易的事物其实它其中有许多奥妙,只是你没发掘。”其实只要学习数学的方法得当,入了门便会觉得有趣的很。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本学科,它为生活而产生,又为生活而服务。作为人又必须面对生活,所以你要学它、懂它,从幼儿期就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怎样让孩子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呢?《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要想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资源,就必须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掌握知识,使数学不再抽象。

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一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一、为幼儿创造学习数学的游戏氛围。

为幼儿创设学习数学的游戏氛围首先教师应成为游戏中优秀“导演”。

1、教学活动的成败在于教师本身的素质。

如果老师自身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没有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的学习氛围,幼儿的兴趣从何而来?像我们在平时参加优质课评选及老师的随堂听课时,想出各种游戏开场,激发幼儿兴趣 ,并且老师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孩子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对老师创设的活动非常专注感兴趣。所以好的游戏开始是需要老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及夸张的动作才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一节优秀的数学活动《超市大羸家》中,老师在游戏开场时精神状态亲切、温和,与幼儿交流生活经验,幼儿感到心情愉悦,激发了他们想说的欲望。“爸爸妈妈辛苦工作,挣来工资让小朋友学习,今天我们也有个挣钱的机会,你们是否也想自己挣钱呢?今天有个超市要开业,商品还没有整理好,经理很着急,你们打算怎样帮助他?”老师提此要求时以极大的热情去激活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思维打开了,想像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游戏中只有优秀的导演还不够,还要具有好的“编剧”。

2、游戏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创新。

每节活动的“闪亮”轴心是创新,这个轴心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良药,从孩子的年龄特征来说,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吸引调动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游戏活动中孩子可以展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充分去想像,充分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自由自在地去体验快乐。在这节活动中,老师交待了工作要求:这里有三大箱物品,你们按商品类别和标签进行分类,然后统计每种商品的总数是多少?请幼儿商量分工,谁负责摆商品?谁负责点数?谁负责统计?幼儿一下子就投入到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中,《纲要》中讲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觉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引导幼儿的学习中,力图打破以往的幼儿学习数学以看和听为主,而是让幼儿大量的操作来验证答案,从而找到正确答案。并非像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主要来源”、“老师是真理的化身”,而是让孩子们动手动脑,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需要,并且亲自实践,从而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所以这节活动的“闪亮”的轴心是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幼儿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学习,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能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教师在游戏组织中要注重灵活性

数学的模式化很强,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学步骤,按步就搬地进行每一次活动,这样的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按步就搬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幼儿听,老师做,幼儿看的方式,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为依据,只依靠演示的教具来讲一节活动,将答案强加给幼儿。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活动中,幼儿是被动的客体,其个体差异“淹没”在老师的传授中,幼儿的自我情感、主动性、积极性都在教师的操控中被压抑,其结果是极大挫伤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

幼儿在没有快乐的活动中就不会有良好的收获,记忆性的知识是短暂的,不理解的,这是人们常说的“习得性愚蠢。”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数学教学方法,让幼儿感觉数学真正有趣味性。在《超市大羸家》这节活动中,能够让幼儿学习数字的加减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加减活动,同时又将统计这一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情景帮助幼儿理解。所以在任何活动中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有趣的数学活动是学习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的最有效方法,让幼儿在有利环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2、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将生活的问题在操作中解决。

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意义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热情,带着教师创设的数学问题,参与到学习中,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交流,分享与自我建构来发展幼儿脑中的数概念。而我们的角色应该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聆听者与记录者,不干涉幼儿自己的创造活动,让幼儿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发现与建构抽象的数学概念,经历建构-尝试-再建构的动态过程,逐步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这样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要将数学知识,有目的,巧妙的与其它知识融合在一起。操作材料不仅是最适宜幼儿获得数概念的途径,而且也是引起幼儿对数学感兴趣的源泉。

总之,将真实的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更能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才能使孩子理解性地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孩子不认为这是一次数学活动,而是一次生活经验的重现,他们会在活动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远比你教3+3=6的传授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