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7册第3单元乘法第7课时,探索与发现(二)。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教材通过创设数学情境活动——搭一个长方体,计算“用了几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然后举例来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适合其他数据,以便进一步说明这个规律的适用性,归纳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材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发现问题 ——找出规律——举例验证——归纳结论。在本教材中,学生是初次接触用符号表示数,并且是表示较复杂的乘法结合律公式,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学习方式:4年级的学生,经历4年的课改实验,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知识技能: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知道:25×4=100 、125×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小时候玩过搭积木吗?

生:玩过。

师:你们能跟我说说都搭过什么吗?

生:房子。

生:大船。

生:宝殿。

……

师: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小正方体,想请同学们搭长方体,可以吗?

师:听好要求,小组合作搭一个长方体,现在开始。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小组内搭长方体,所搭的有“3×4×3”、“5×4×2”、“5×3×4”等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一下你们所搭的长方体?

(学生把搭好长方体举起来展示。)

师:你们观察一下,第5小组、第9小组和第10小组搭的长方体怎么样?

生:一样。

师:还有相同的吗?

生:我发现第3小组和第7小组搭的也相同。

生:还有第1小组和第8小组也相同。

师:看来各小组动手搭的长方体都很不错。让我们先估一估有多少小正方体?(师随手拿一组搭的长方体为例。)

……

师:到底谁估得最接近呢?你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