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应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生成”与“预设”的关系?笔者试图以教例解读的形式就“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谈点粗浅看法。

一、课堂亮点,置于“投影仪”上的放大

教例一:这是《威尼斯的小艇》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当时教师正指导学生背诵,一学生突发奇问。

生:老师,我觉得“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这句改为“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水蛇。”更好。

师:为什么?

生:这样好读,上口,而且小艇是在水上航行的,水蛇更恰当一些。

师:你们觉得怎样?(反问其他同学)

生:(小声议论,有几个想举手,但终未能竖起来)

师: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同一句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这位同学的修改很有意义。

生:(纷纷举手,有个别忍不住鼓掌)对,我也觉得有道理,只是不敢说。

师:这位同学敢于向权威挑战,对课文提出自己的想法,其实你们也可以学着他的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敢不敢试一试?

生:(齐)敢!

(学生阅读思考,完全沉浸在语言文字之中,几分钟后,一份份《威尼斯的小艇》修改稿出来了,虽然改的不是很好,但从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极为可贵的。现摘录几例。原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弯弯的新月。改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蔚蓝天幕中的各式新月。原句:残破的桥梁横在水上。改句:古色古香的桥梁横在水上。原句:在河上行船的时候,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改句: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教例解读:在老师的诱导下或在某种情景中,学生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知识或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亮点。课堂亮点是一种珍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它可分为可预设和不可预设两种。预设的课堂亮点是教师精心设计、诱导的结果,自然善加利用。常被忽视的是不可预设的课堂亮点,如上例中学生的质疑。因它是课堂中突发产生的,所以常被教师忽视。如何把这类生成资源有机的融入课堂预设,发挥其最大作用?我认为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