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俗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真的那么美丽吗?我们今天再度登上黄山去领略一下它的无限风光。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黄山被誉为( ),以( )、( )、( )、( )“四绝”闻名于世。谁来完成。

生: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 ),以( 奇松 )、( 怪石 )、( 云海 )、(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

师:请欣赏“四绝”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欢哪一绝。你怎么知道?

生:我喜欢奇松。

生:我喜欢怪石。

生:我喜欢云海。

生:我喜欢温泉。

师:山顶、陡崖边、潇洒、挺秀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奇松生命力很顽强。

师:黄山那么潇洒、挺秀,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要读出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

生:读。

师:我们已经来到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展现在眼前有哪三大奇松?

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它们奇在哪里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奇特?从哪些词语体现出来?

生:黄山奇松不管是在山顶,还是陡崖边,处处都能生长,比一般地方长的松树奇特。

师:郁郁苍苍什么意思?

生:苍翠茂盛的意思。

师:所以书上用了一个词语“郁郁苍苍”。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现在,这棵迎客松已经有八百多年了。它经过292000多天的风吹日晒,就可以说它饱经风霜。迎客松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奇在哪里?

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师:你们能用朗读告诉别人迎客松奇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吗?

生:读

师:知道迎客松怎么得名的吗?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喜欢这句话吗?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用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迎客松的热情。

师:假如我们的客人老师刚到黄山,请你学学迎客松的热情,伸出手臂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游客,你好!欢迎你们远道而来。

生:希望你们玩得开心。

生:黄山景色优美,请你尽情欣赏。

师:大家说出了迎客松的心声,拿起书用朗读告诉游客迎客松奇在它的姿态独特、热情好客。

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优美。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乃至”:甚至。用不仅……而且……代进去怎么说?

生:如今,这棵迎客松不仅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而且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有人说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 ),看见迎客松就会想到( )。在这里你们感受到迎客松又奇在哪里呢?

生:有人说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看见迎客松就会想到(黄山)。我们感受到迎客松又奇在(地位奇)。

师:请大家带着自豪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话。

生:整体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迎客松部分。

师:迎客松这个大自然的杰作,值得我们欣赏与赞美。黄山松真神奇呀!关于“陪客松”“送客松”,我相信在座的小导游能够自己学好向我们介绍。就按照学“迎客松”的方法读句子、 划词语、读句子、感奇特。

师:哪个小导游向我们介绍“陪客松”的奇特?

生: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师:陪客松奇在它的位置及高大。

生:集体配乐朗读

师:哪个小导游向我们介绍“送客松”的奇特?

生: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师:送客松奇在它的姿态。

师:“天然盆景” “蟠曲”这两个词比较难理解,看着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形象的理解

生:曲折环绕的意思。就是说送客送长得很弯曲。

师:谁读读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生:配乐朗读

师:黄山不仅有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而且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大家读第3自然段

生:配乐朗读

生:模仿黄山松的姿态,一名学生站起来观看,并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

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还有很多姿态的松树。

师:还有那些姿态的松树呢?。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猛虎下山。

生:有的如同仙鹤飞天。

生:有的仿佛仙人共舞。

生:有的状如大鹏展翅 。

师:《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三大奇松的分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总写来黄山奇松的“奇”。因此,游人及作者对黄山奇松可谓是“情有独钟” 全文由总到分再到总,层次清楚。

师:最后我想真诚地送给大家一句话:愿你们像黄山奇松那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