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课堂

随着一些新思想新做法的出现,普通的课堂也被赋予了许多新时代的色彩,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非常强,甚至还有娱乐性。课堂上有说有笑,有争论,有思考,有活动,学生没有一点压力,教师上课时魅力四射,学生忘记了课堂,“玩”了起来,把知识“玩”到了手。“崭新”的课堂到底新在哪里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意导入

看似平常的导入,都非常自然,创意极佳,一个游戏或故事,一句名言就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了课堂,学生自愿地,兴趣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乐意地探究、思考、发现,不像我们平时的先复习,后上课,再练习,纯粹为了传授一点死知识而上课,知识不是我们硬灌给学生的,灌多了会消化不良,会厌食。学习,应该是学生想学,而一个非常恰到好处的游戏或故事,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导入,也可以说是引导,引导的合适与否,对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愿意上课非常关键,如《朋友》这一课,先说一名名言: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里就缺少油盐……学生读,谈对朋友的理解;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几个动作或几句话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学生心灵的窗户,一个个争先恐后,谈了又谈,有价值的话一句又一句,写上黑板,再读,再谈,不知不觉已把课文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出来,再上新课,已是水到渠成。

二、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传授知识

教师不是单纯的把知识告诉学生,打破了以往的提问——解决——练习模式,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有方法,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问,去讨论,最后到自己解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一个问题,比教师告诉学生10个问题的答案更有意义,效果也更好。出示两片树叶,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教师话刚落音,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它们外形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学生发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而学生又在争论中一个个地解决,不像上课,像开讨论会,而本节课的知识也在讨论中被学生掌握了,甚至有的内容超出了课堂,这还需要教师告诉学生自己本节课准备的内容吗?

三、以情为主线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次听课我感触很多,短短的40分钟,正是因为一个“情”字,把互不相识的老师和学生变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的眼睛湿润了,你信吗?上《朋友》一课时,几个学生哭了,台下的老师们感动了,谁没有几个刻骨铭心的事;谁没有几个患难之交,情抓住了学生的心,也抓住老师的心。从形式上看这是一节对话课,学生不停地谈对朋友的理解和感受,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一次又一次地加深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了解,感悟主人公的每一次思想斗争。学生的积极发言,影响了周围的学生,也影响了每一个成年的教师,确实让人回味,但它又是一节感悟的课堂,“情”字贯穿始终,动人之处一个又一个,“情”字把所有的学生吸引到课堂,却又让学生忘记了课堂,可以说一个有情的人能把无情的知识变成有情的知识。

四、思想性、艺术性强

在许多人眼里,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不就是一些读、写、算吗?但通过几次观摩,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给我洗了一次脑。春天到了,老师带着学生来到山上植树,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活环境正遭受着破坏,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而植树可以改善我们的环境,还我们蓝天和绿水。这似乎耽误了上课,可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这比课堂上学的知识要多的多,学生们真正了解了春天,认识了大自然,亲身体验的效果是课堂上所无法达到的。他们是在积极行动保卫我们的家园。教师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植树的情形,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面前,赏心悦目,既消除了疲劳,又调动了积极性。还有教师“开商店、当老总、招工,竞争上岗”,让学生从小树立忧患意识,不断地去学习,去奋发努力,去充实自我,以一场热闹的人才招聘会代替了机械的练习,于永正老师以精湛的技艺重塑了梅兰芳当年的风采,博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五、超出课堂的课堂

教师神情严肃地走进了课堂,学生抬头挺胸,目视前方,上课、下课,长此以往,学生会被教成了木头人。思维被捆住了手脚,想像也被扼杀了,还有什么发明创造可谈,明天怎么办!但孙双金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让人眼前一亮,学生读课题,谈想法,提问题,“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天游峰在哪?扫路人长什么样?有多大?”一个题目提了四个问题,读课文,几遍下来,学生又提了20多个问题,许多问题是孙双金课前没想到的:“为什么老人70多岁还不退休?天天扫路不累吗?能活到100岁吗?”学生又提到了环保、生计、快乐的心情与人们的健康的关系等,许多的鼓励又产生了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学生的劲头足了,问了又问,丝毫没有累的感觉,想象的翅膀早已飞出了课堂,而于永正在上《梅兰芳学艺》一课时,简直是师生共演话剧,学生好像不是在听课,而是在看演出,精彩的演出,谁不想看,谁又能忘!

新的课程呼唤新的思路,只有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激励、赏识、宽容、尊重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