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②。综合实践活动常依据某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每位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1、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识字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用字规范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同时,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提倡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活动组织和创造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班队活动课相结合,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根基。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班队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可举行主题读书汇报活动,用讲故事、朗诵、写读书笔记的形式,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家庭社会相结合:语文教育有课内和课外两个课堂,家庭和社会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诸如“我是城市小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环保小卫士组,城建小博士组,文明使者三组,并让他们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进行交流。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这几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经常是相互交叉,交互促进的。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另一方面,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

实践体验阶段:在确定活动方案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掌握语文知识,形成那里。教师在这一阶段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

表达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通过相互交流、研讨,与同学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源于对传统语文课程结构和操作模式的反思③。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原有的知识背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当然,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肯定有不足之处,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敢于、善于实践,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方式。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