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5日21:34:11

现在的考试怎么了?现在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现在教师要怎样教学生?现在要求学生要学成什么样子?

教了六年多的书,我越教越茫然。

可能是我业务不精,有务人子弟之嫌,但我兢兢业业,以书本为主,极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书本上的不用说了,拼音、字词、成语、课文背诵、作文,该教的我都在教,我希望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都掌握,这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

我告诉买不起名著的学生古代有四大名著,现在有鲁迅、巴金、冰心、郭沫若等现代文学名家,他们的许多作品名闻于世,外国的莎士比亚、雨果、莫泊桑等都曾给人类留下不朽的文学遗产。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意识,但如今却一点点的,全都出现在学生的考卷上!

我感到惊奇,我们的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参考书,还有新的课程标准(小学阶段1~6年级)上好像没有说要学生读什么样的书,让学生去看谁的书。然而都出现在试卷上,成为考察学生语文水平的依据!这能作为学生语文水平的依据吗?

今天,全镇的毕业班模拟毕业考试。试卷中就出现了以上提到的相关内容。写词类的题目占了4分,课本中的知识其它知识点,如成语记忆、拼音、造句、课文背诵等一点儿没有涉及到。学生辛苦地学,每天用那么多时间背、默经典文字,考试时却无所用处(除了作文中有聪明的学生能引用或模仿这些文字的的句子或写法)。学生们和我一样迷茫,我们学的为何考不到,没学过的怎么考到的那么多?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我承认,新的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的语文素质,特别是阅读方面,要求最多。如果学生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确让人十分欣慰。然而这里面的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个息渠道尝试进行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让我们农村的孩子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 没有图书馆,没有网络。学校有个图书室,藏书几千册,还是八十年代的出版物。除了那几本最新的教育杂志。而这些又不面向学生开放,况且这类书不是孩子们的课外读书范围。大多数学生家里都不是很富裕,买不起课外书,我曾提供一些课外书书籍给本班同学看,但也无法达到100万字的要求。

这样的考试,可以说丢开书本都可以做出来,但没有课外知识绝对做不出来。那课本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是什么?可有可无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