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项目活动的产生有两种方式:预成和生成。这两种方式都建立在对项目活动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

预成——教师根据孩子的经验、特点、兴趣,依据项目活动的价值判断,预设相关的项目活动内容,预计可能的活动线索。

生成——在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关注幼儿在活动、生活中的反应,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生成项目活动。无论是预成还是生成的项目活动,教师要做的是:

*对项目活动预设可能的活动线索,而不是计划出活动的全过程。

*倾听幼儿的对话,关注幼儿的兴趣、问题和活动反应。

*按幼儿的思维和活动的发展及时调整项目线索。

二、项目活动的实施指导

1.项目活动的分组

项目活动一般以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这就牵涉到幼儿在活动中的分组即分工问题。通常教师都要让幼儿明白:他们是一个团体,是为共同的工作任务而努力的,大家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但在实际分工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全是男生或全是女生,能力强(或弱)的聚在一组。这显然会影响活动的进程。所以在项目活动分组时,教师要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

*随机分配法。对于难度不大的项目活动,可以按幼儿的兴趣来分组或按幼儿自愿结合的组成方式来分组。

*控制人数法。当出现男女性别或人数不均等问题时,可以采用控制人数法。如:有许多细致的工作需要女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这个项目活动中必须有几个女生或男生。

*指定分配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活动,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引领。在分组时,教师可以采用指定分配的方法。这里的指定不是教师指定哪些幼儿活动,而是考虑到项目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而采用隐性标志法和指定部分角色法,幼儿是有一定的自主性的。

隐性标志法。教师采用给幼儿发标记(如红绿标记)的方法,在发标记时要注意幼儿能力差异,让能力不同的幼儿有相同标记而在同一个项目小组。

指定部分角色法。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让几个能力强的幼儿分到不同的小组。然后,其他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不同的项目小组。

项目分组还有成员协商法、成员选择法(互相选择合作伙伴),大班幼儿还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包、剪、锤)解决。无论哪种方法均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尤其是项目本身的特点而采用合适的分组策略。

2.教师的过程指导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