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结合学生已会用计算器做简单计算的实际,调整教学起点,让一部分学生当老师介绍各功能键的作用,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教学效率。变教材陈述方式介绍计算器功能键和操作程序,为在计算器计算活动中学习功能键及使用方法,很好地体现了“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

创设具有明确目的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了解使用计算器的优点与局限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和科学有效地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这节课是新授课还是活动课?新授课与活动课不是两个并列和互不相关的课型。新授课中有学生的活动,活动课里也有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二者难以截然区分。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怎样记录中间步骤的结果?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在游戏中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利用网络了解计算工具发展史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汇报预习

(2)谈话解决问题

(3)练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