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内容看似容易但意义重大,既是对分数认识的拓展——从以前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拓展到表示两个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又是六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

本节课以两个数量的比较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时,我是按照一般的课型进行的。即“复习---新授---练习----拓展”。教学重点部分,我采取先找条件中单位“1”。紧扣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看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分,比较的量有这样的几分。突出单位“1”,突出比较量和标准量的关系——转化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方法是先文字再出示图,先出现文字的目的是先找单位“1”,看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再看图,说思考过程。同时十分注意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比的结果,从而为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供了机会和保障。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最后的教学效果还感觉不错。

只是我教的孩子属于慢热型,加上老师们听课,孩子们又大了的缘故。起初回答问题的人很少,课堂气氛不活跃,我只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来有所好转,活跃了不少,学习情况渐入佳境。

课后自我反思,觉得自己有一个环节设计的不理想。即:教学完两个例题后,我如果顺势利导,借导课环节中的“双胞胎”话题,不妨说:“我们已经通过例题认识了数学王国中的一对双胞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那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对双胞胎的异同吧!”再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一定会找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自己没有交代清楚,致使学生单纯的从两道例题中找异同,什么条件相同,问题不同啦,这些价值不大的发现,而对于关键的异同说出的学生却很少。看来,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效连接,课前对学生的预设都应该加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期待教研时各位数学老师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