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旨在阐述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深刻而内在的联系,揭示教学发挥此种积极作用的前提、途径与机制。幼儿教师应当十分警惕“有教学就有儿童发展”的错误观念,应把师幼互动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应充分发挥相比于儿童而言的作为“更有能力者”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幼儿园教学

一、“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

在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最近发展区”是最有影响力的概念之一。它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互动的过程如何帮助儿童内化高级心智功能。在教学情境下,这一问题实质上涉及的是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维果斯基想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解释为什么教学能促进儿童的发展,以及要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教学应当具备的条件与要求。

在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之前,人们在认识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观点是“无关论”,即认为教学与儿童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基本各不相干的过程。教学既不会推动儿童的发展,也不会改变儿童发展的方向,最多只是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成果。这也就是说,教学最多尽量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努力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与儿童现有的智力水平相当就可以了。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亦有其客观事实根据。教学的确需要首先考虑儿童现在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把发展作为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仅仅考虑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抹杀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也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因为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其认知发展不可否认地存在明显差异。维果斯基从其社会——历史——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儿童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独立的、自发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教学,没有儿童与社会环境(包括成人与同伴)的交互作用,儿童就无从获得社会生存所需要的高级心智功能。可见,维果斯基首先肯定了教学(典型的外部社会环境形式)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肯定了“教学是儿童后天的、历史的特征之发展过程中内在必需和普遍的因素”。

第二种观点是“同一论”,即认为教学与儿童发展是同一个过程。有教学的地方就有儿童的发展,并且对儿童来说,所谓发展,即是“各种习惯的积累”,学会在外界刺激和正确反应之间建立起联结。这种观点的典型是以华生和桑代克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