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杜威认为教育效率集中体现在其社会效率的实现上。他针对教育浪费提出要重视教学主体、重视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课程教材建设等观点,对当今我国幼教改革颇有启发。

[关键词]杜威;教育效率;幼教改革

教育效率的基本要义可理解为:有效的教育活动,在一定的消耗下,可以获得社会效果的最大化。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美国民主主义教育家杜威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了教育与学校、与儿童、与社会等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一定教育效率意识。

一、杜威教育效率意识的主要表现

(一)教育效率的落脚点——社会效率

杜威教育效率意识的理论根源来自实用主义哲学,在他看来,有效有用的教育就是具有帮助发挥“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功能。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与情感的工具,教育效率集中体现于社会效率的实现。“社会效率就是心智的社会化”。他把社会效率具体化为工业生产能力和良好的公民训练能力。有效的教育一方面“应该使受教育者有能力在经济上自谋生计,并有效地管理经济资源”;日另一方面要实现公民效率,即“明智地判断人和各种措施的能力,在判定法律和服从法律时起决定作用的能力”,以及“创作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娱乐的能力,有意义地利用闲暇的能力”等。杜威特别强调不同人各有不同利益和社会效用,教育要有效地兼顾自然发展和社会效率。他肯定人的自然天赋是教育效率的前提条件,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

(二)教育效率的致命缺陷——教育浪费

基于实用主义观点,杜威对当时美国基础教育中浪费现象作过一番颇有深度的分析,体现了他的效率意识。他明确指出,“一切浪费都是由于学校和现实隔离开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制度的隔离现象。以幼小衔接问题为例,杜威看到当时美国初级小学以“实用”为目的,而中等教育则由“实利”教育延伸而来,两者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想,不利于学校教学的衔接和连贯,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为了更加适合现实的需要,在教育行政管理上,必须将它们融合成一个完全的整体,以保证教育目的的统一性。

第二,课程设置的离心倾向。杜威针对美国教育的现状,认为课程设置的离心倾向有两个表现:一方面课程设置未能紧扣教育目的,以师范学校为例,办学目的是培养人“怎么教”,但是实践中只是学习“教什么”,“结果虽然成为能掌握大量教材的教师,可是对于这些教材怎样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联系起来,却缺乏知识”;另一方面,学科开设忽略了共同的文化修养、心灵训练和实用教育要求,“以致全部课程变成了互相冲突的目的和毫不相关的各种科目的一种完全拼凑起来的大杂烩”。这种互相抵触、重复、不适当的学科现象本身就是浪费,是实现教育效率的巨大障碍。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