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学生开展找朋友活动,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师:根据刚才的情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用乘法怎样列式算?

(学生提出了一共有几题、一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算,另外还懂得找不到朋友的是得数不相等的道理。)

2、独立完成第48页第1题。

师:请看他们又在干什么?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学生在书上填写,教师巡视,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3、拓展应用。

师:我们再看第44页主题图(课件出示),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1:参加摩天轮活动的有多少人?

生2: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生3: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

师:你想解决哪几个问题,就用乘法来表示。

生:自选问题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价。

[评析:“找朋友”的游戏活动是对第46页“做一做”的创编,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再次观察主题图,做到“首尾呼应”;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算,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引导总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收获?感到最高兴的是什么?

生:……

[总评: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起始课,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为此,教者努力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创设情境。本节课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而且还为学生创设了“拼图”、“找朋友”等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有挑战性的。”教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如第二次根据教材主题图和找朋友活动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3、改变学习方式。不论是相同加数连加,还是乘法的两种书写形式,都经历了认真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应用等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操作中体会,在探究中理解,在交流中概括,在应用中深化,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论,从而促进了学生人人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和谐地发展。]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