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无理哭闹、倒地撒娇时,家长可以假装没看见,不去理他。等孩子哭够了、闹够了,他就会自己爬起来。有的孩子见大人不理,他可能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动作,如撞头等,这时家长可以把他抱到安全地方,让他继续折腾。孩子的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后,就不会再闹了。当孩子完全平静后,家长再对孩子进行规劝和教育,使孩子心服口服。这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会取得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敬。

0-3岁的孩子喜欢在母亲的精心保护下嘴含母乳、身坐母怀,无忧无虑地成长。孩子过3岁后,逐渐萌发了自立心,并开始接受真正的幼儿教育。但是有的孩子对这种变化接受较慢,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强,还想享受来自母亲的爱抚。如果这时母亲对孩子的举动开始禁止、强制、干涉,甚至有时还要惩罚的话,孩子会对这种变化产生困惑、不安甚至不满。实际上,孩子向母亲撒娇,就是为了消除内心的不安感和不满感,她在向母亲要求给予爱抚。相反,一些享受过分母爱的孩子,在精神上也不容易接受这种正规的管教,而向母亲撒娇。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常常会出现两种相反的管教方法:一种过急,一种是过缓。这两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有的母亲让孩子独立、自立之心操之过急,过多地干涉、提醒、申斥孩子。结果孩子为了夺回母亲的爱抚而寸步不离母亲。有的母亲正相反,不顾孩子已经大了,还像过去那样当做婴儿对待。无论什么事都帮着做,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而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会什么事都做不好,动作迟钝、笨手笨脚,从而丧失了自立心。如果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家长都给予最大限度满足的话,这样的孩子总是跟着大人转,因为依赖大人可以随心所欲。

再比如孩子一旦生了病,母亲自然会既担心,又精心地伺候。即使孩子病好了,他还要求给予生病时超限的母爱,这也是造成孩子撒娇的一个原因。

父母应该看到,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毕竟还是幼小的孩子,有时需要抱一抱、亲一亲、在一起玩一玩儿,甚至偶尔允许孩子撒点娇。在无忧无虑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成为一个有进取心、有独立性、有信心、性格开朗的孩子。如果父母一点都不允许孩子撒娇,孩子会感到已经失去了母爱。如果这时孩子遭到申斥,他就会更加对母爱产生饥饿感,形成不安、不满的情绪,甚至最终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母亲对孩子正常地撒娇应该温柔地接受,要逐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