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小学教师向记者倾诉了心中的一份苦恼,一段时期以来,班里先后有几个孩子因为添置了新的学习用具,遭到别的同学的嫉妒,学习用具被损坏。一些学生家长找到学校告状,老师感到无可奈何。对如何化解学生的嫉妒心理,年轻的教师们普遍感到力不从心。

日前,记者采访了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心理健康部的杨霞副教授,请她就矫治儿童嫉妒心理的话题进行了解答。

杨霞说,要帮助儿童摆脱嫉妒心理,首先要了解孩子嫉妒心理的起因。她说,由于受知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的自己不具备或得不到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家长或老师平常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彬彬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苗苗有一个我没有的布娃娃”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杨教授强调,在了解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起因时,家长或教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要知道,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象成年人那样掺杂着许多其他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们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家长和老师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心理和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在帮助孩子化解嫉妒心理时,要为他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杨霞说,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咎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家长或老师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他们和所嫉妒对象之间差距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杨霞副教授真诚地提醒那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要坚持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平时要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正视、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向别人学习、借鉴,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赢得别人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杨霞嘱咐年轻的家长们,和孩子做个好朋友吧,这样,很多幼儿教育问题将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