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我们往往着眼于智力上的帮扶,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走的是一条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转化的艰辛而又低效的路子。要提高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效率,笔者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理论说服与亲身体验

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时,常常采取摆事实,讲道理,口头说教的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些事要躬行。”对后进生来说,教师的说教毕竟不如自己亲身经历所悟出的道理更深刻,更亲切。特殊的经历往往是人生巨变的转折点和强大推动力,有些经历会持久地影响人的一生。

美国拳击大王杰克。狄斯帕摩小时候家境很贫寒。八岁时,他随母亲乘火车去投靠亲戚,母亲由于没有钱为他买票,受尽了查票员的百般羞辱而伤心落泪。后来一位好心的牛仔出钱替他补了张车票,才使他们母子俩摆脱了查票员的纠缠和羞辱。这一痛苦的经历深深地震撼了杰克幼小的心灵,他立志要成为一位杰出的拳击选手,要像那位牛仔一样有钱,绝不让母亲再受别人的羞辱。此后,他就开始了艰苦的拳击训练,在拳击场上一次次倒下去又一次次站起来,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次痛苦的经历是他成为拳王的精神支柱,是他战胜失败的力量源泉。

有一位犹太人回到家里,六岁的小儿子非常高兴,这位父亲立刻抱起儿子放在桌子上,然后伸出双手示意儿子跃入自己的怀里。当儿子快要扑到他怀里时,突然,这位父亲抽回双手,儿子重重地摔到地上。这位父亲以嘲讽的目光看着儿子,这就是父亲给儿子上的经商启蒙课:“不要相信任何人!”这一课让儿子在自己的经商生涯中很少失手,最终成了闻名世界的商人。

以上这两个事例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经历对人的教育作用,善于利用后进生的特殊经历或创造一些特殊的事件或情景让他们去体验,去体验失败的痛苦,体验被人轻视的痛苦,痛感无知的难处,从而让后进生体会到不改变自己的落后地位是万万不行的!由此产生出自我转化的渴望,产生出奋发向上的持久动力, 把教师对他们的外在转化变成自觉自愿的内在转化。

二,挑战与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在转化过程中,为后进生提供高难度的挑战,有时会比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更有效、更快捷。

美国着名的教育实践家马华·柯林斯女士,发现她所教的二年级的学生中有一些学生竟然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如果用一般人的看法可能把他们当成“智障儿童”,而柯林斯认为:人是在各种挑战中成长的,这些孩子并非不能成长,也并非不愿意成长,而是他们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挑战。于是,她把一般儿童的读本全都扔掉,让这些孩子阅读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名人的着作,这群孩子不仅读懂了,而且爱不释手。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