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说,它是通过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从思维学角度说,它是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分析、综合而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从作文教学来考察,想象分外再生性和创造性两种。不过,无论是再生性的想象或创造性的想象,它们都是丰富内容、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象历来受到从事写作或习作者的普遍重视,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一类关于想象的名言,像 “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见《文心雕龙》),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由于陈腐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测试制度、方法等因素造成种种消极影响,学习者的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压抑。

今天我们处在呼唤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突出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而充满理想情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文教学,毫无疑问应该冲破形形色色的教条框框,还其本来的面目。有人说风靡一时的“新概念作文”,其特点是“考题给了考生们极大的想象空间,考题的指向性是很明显的,除了想象,还是想象”(见《新民周刊》)。而高考考试说明也毫不含糊地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一些优秀作文无一不具想象力丰富独特的特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和培养想象能力,的确很有必要。那么如何提高想象力呢?笔者以为下面几点值得重视。

一。 大胆想象,不受拘束。仔细回味选入教材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作者们丰富的想象能力你肯定会感受至深。例如《阿Q正传》运用想象、借用梦境写主人公要财物、要女人、报私仇,展现了他既向往革命又不了解革命的复杂心理,非常真实可信。《桃花源记》描写了作者心目中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这种“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环境,完全是想象的产物。文学的想象跟形象思维的关系相当密切,而形象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潜心学习课文名作,有利于想象和形象思维乃至创新思维的发展。不难发现,类似上述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给历来不少学习者带来激活想象、启发思维的动力,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例如笔者有个学生在做《假如我是某某》作文题时,填入的竟是“某同学身上的癌细胞”,原来某同学不幸患了癌症,引起习作者深刻的同情,他发挥想象,虔诚地忠告病人如何从精神和病理上战胜可恶的“我”,读了令人感动不已。如果改为一般缺乏想象力的写法,不免要差劲些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