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体会到,书法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书法教学中,除技巧训练外,我总是在发掘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书法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结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达到既指导学生习字又同时培养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特殊作用。”这段话说得十分明确,书法教学正是体现了这种特殊作用。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缩影,其特有的线条表现和所追求的凝练、筋骨、神韵等艺术风格,深深打动着欣赏者的心灵。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书法在国际上也已享有盛誉,近年来到中国学习书法的外国友人日益增多。这种情况下,进行系统的书法教学,可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进而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而精深。

在进行爱国情感和民族文化精神熏陶的同时,书法教学还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作用。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心,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字如其人”,书法确实与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艺术是人类智慧劳动的结晶,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形成的审美观等,会或隐或现地流露到书法里。为此,我在书法教学中经常强调:“学习书法首先学会做人。”

纵观古今一些书法家,其道德、节操、胸襟、人品极其高尚豁达,故其书法格调也就自然不凡。如王羲之风度高远,故其书神韵飘逸;欧阳询貌寒严正,故其书有正人执法之态;颜真卿忠义大节,故其书端庄雄伟。这些书法家皆以人品学养见胜,故其书流芳千古。相反,历史上有些书者,如蔡京、秦桧、严嵩之流,爵位虽尊显,书法水平虽高,可惜人品低劣,大节已亏,故为后人所唾弃。

在书法教学中,我适时把上面的例子穿插在技巧训练中进行介绍,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书做人的道理,并时刻检点自己,促使组织纪律性的转变。同时,通过贯穿思想品德的教育,满足了学生求真的知识欲、求善的道德欲、求美的艺术欲,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艺术是寂寞之道,需有苦行僧精神。”书法也是如此。学好书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非日积月累不可。因此,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是一个磨练人耐性、毅力和意志的过程。我在书法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形成淡泊、宁静的心境。

练书时,要求学生绝虑凝神,心平气和,既使手运动区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使中枢神经经常有美的信息储存于脑际,进而将力量移送于毫端,倾注于纸上,心灵也因此得到了净化。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记载:“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做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这些话,有力地说明了练习书法对于培养学生平和心境的重要作用。

2、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

学习书法,贵在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把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也当成一个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格和顽强意志的过程。

3、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勇于进取、敢闯难关的奋斗精神。

初学书法,总会碰到笔法掌握不好、笔画不知如何去写、结构把握不准等问题,而在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同学们自身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当那些在书法学习中的“难关”不再成为“难关”之时,学生就会由衷感受到艰辛后的甘甜。有了这种感受后,如再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就不再惧怕疑难问题,因为书法学习的经验让他们感觉到,只要努力,困难也是能克服的。我曾指导三名学生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这是他们原先没有想到的,结果这三名学生都变得比较自信,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也有了一种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通过书法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提高实践能力。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眼、脑、手都专注于练字当中,特别是眼力和手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这种充分调动了眼、脑、手能动性的长期训练,不仅有益于习字本身,更重要的,它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这正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这种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和其它科目的学习都极其有益。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在临帖中培养创新精神。在临帖过程中,我强调“意”的作用。“意”即自己的分析、见解。因为完全模仿字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学生在临帖时,必须先读帖,体会字帖内容的书写特征和写法要诀,从而在临习中做到主动临摹而不是被动地模仿。在临习过程中,甚至可打破一些条条框框,融进自己的一些志趣和见解。

2)在创作中培养创新精神。我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强调个性的体现。比如写欧体楷书,不要照搬《九成宫》,而可融入一些魏碑的格调或作者个人的审美情趣。在章法形式上,不能都是中堂、条幅、扇面,而可以从现代艺术作品的形式中汲取营养,跳出前人固有的圈子。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创作,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书法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有时代气息。

四、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是通过书法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1)通过系统、正规的书写训练,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汉字的能力;

2)通过书法创作中的诗文抄录,使学生开拓视野,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和名言名篇。这里要顺便提出的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素养的高低反过来也会对书法水平的高低产生影响,它们是成正比的。正如苏轼所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其妙。”有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只顾机械地单纯练字,不加强文字、文学的修养,不讲求字外功夫,结果书写的作品或粗头乱服,或狂怪卑俗,或错字连篇,书写内容(诗文)的出处、作者常常张冠李戴,从而使其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准大打折扣,令人啼笑皆非,特别严重的是,这会贻害于后学。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习书乏文”的现象是十分危险的。

2、是通过书法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学习书法要临摹字帖,锻炼了学生眼力和手力,这种功夫,在美术学习中也是必需的。书法创作讲究布局谋篇、计白当黑,讲究书、文、印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与国画的要求是相似的。书法创作在追求完美章法形式的基础上,还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理想、志趣以至整个内心世界,表达真挚而丰富的情感,这与音乐是相通的。书法创作过程中那种酣畅淋漓、欢愉明朗、发人意气之感,同样是音乐旋律中所具有的。鲁迅先生在《汉文字纲要》中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是对书法与音乐等关系的极好概括。由此可见,学习书法对美术、音乐等素养的提高都很有益处,甚至可以说,通过书法教学能达到艺术和审美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认为中小学书法教学不仅仅在于练字,它还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一名书法教师,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力争在书法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