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肯定性评价, 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在学前社会教育中进行肯定性评价对幼儿社会性行为有正强化的作用, 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激发幼儿亲社会言行的出现。然而, 我们对于肯定性评价的理解, 常常停留在“你真棒”、“你真能干”、“你进步了”等诸如此类的评价语, 或是奖励一朵小红花、几颗糖果的简单行为方式之中。真正的肯定性评价应该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针对此种现状, 本文选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几个典型场景, 旨在分析运用肯定性评价的实施要领及注意事项,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评价要以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

场景一: 某教师总习惯在每次活动结束时对小朋友奖励不同的奖品, 如糖果、小星星、饼干等。今天晨间活动后, 教师只是口头表扬小朋友把玩具送回家, 比昨天有进步, 可是却忘记准备奖品了。所有的小朋友都大声嚷嚷:“老师, 你今天奖给我们什么啊, 是不是比昨天有更多奖品啊?”

这个案例反映了当幼儿教师频繁使用物质奖励作为肯定性评价手段的时候, 其做法会给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1. 从培养角度来看, 容易让孩子养成为获得物质奖励而做事的习惯。这样的潜在影响是, 当幼儿逐渐长大成人而进入真实社会后, 会比较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对社会、对家庭缺乏责任感。

2. 从奖励的效果来看, 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奖励能让孩子永远地心满意足。如果成人哪一次忽略了对孩子的奖励, 也就正如案例中出现的场景一样, 孩子们觉得没有像以往一样获得物质奖励, 就会产生惰性或不满, 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回报, 以后他们就不会主动参与活动, 甚至容易产生斤斤计较的个人利己主义思想, 造成日后在人格上的缺陷。

3. 不利于幼儿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当我们动不动就用物质来奖励孩子, 并想以此来争取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 孩子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已消失, 这并不是一件可取的事情。

因此, 在对幼儿进行肯定性评价时要以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 使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动机。当然, 我们强调频繁使用物质奖励存在诸多的弊病, 但并不意味着一概不能采用, 关键在于使用的“度”。

二、奖励要讲究时机和方式

场景二: 在“我们来剥豆”的社会活动中, 小朋友们都在认真地听老师介绍剥豆的方法。突然,教师停止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 说:“丽丽小朋友听得可认真啦, 老师要奖给她一颗小星星。”说着,教师走到丽丽小朋友面前, 将一颗亮亮的星星贴到了她额头上。顿时, 教室里开始躁动起来, 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丽丽额头的星星上了, 还时不时地有调皮的孩子走下座位去摸一下星星; 丽丽也开始不认真听课了, 老是玩着小星星, 教师无法继续上课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