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目测比较,知道物体之间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高矮排序,能把一组物体按高矮进行排序,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节选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

从教材内容上看,教材安排了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辅读班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比高矮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这个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比较紧密,通过活动体验具体比较高矮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课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初步感知高矮的存在→直观比较,探讨比较高矮的方法→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堂总结,体会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学生状况分析:

辅读班共有6名学生,男女生各3名。其中3名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基本清楚,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另外3名学生语言表达还比较模糊。

教学设计:

一、初步感知“高矮”的存在

1.导入

⑴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想看看吗?

⑵出示CAI(课本第一幅插图:盲人爷爷过马路)

⑶提问:①图上画了几个人?(生自由回答) ②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帮助盲人爷爷过马路。

师:两个小朋友虽然年龄很小,可是他们非常的乐于助人,看到盲人爷爷过马路很危险,就主动帮助他,同学们,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做的好吗?你们愿意向他俩学习吗?

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小朋友会是几年级的同学呢?

为什么?(生:一年级,因为他们长的矮)

师:小朋友长的矮,那谁长得比他们高?(生:盲人爷爷)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