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

2、知道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教具:

熊猫玩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教师讲解“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各不相同。

师:是啊,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师:(出示熊猫玩具)这是什么?大家都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熊猫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分别站在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让自愿举手的学生上来。

师:告诉大家,你看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大象的前面,有黑眼圈,黑鼻子,四肢也是黑的,肚子是白的。

生2:我看到大熊猫的后面,有黑尾巴,白色的背上有一圈黑色的毛。

生3:我看到大熊猫的左面,只看到它左半边的身子。

生4: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右面,只看到了它的右半边身子。

师:他们说的你都听明白了吗?老师想知道,这左半边和右半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熊猫的左面还是右面?

生:我们可以把大熊猫的左耳朵上系一个蝴蝶结,这样左右就区分开了。

师:说的真棒!现在拿出你的熊猫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么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图,想一想:你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出示教材68页“做一做”的图片)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长头发的小女孩看到的是车头在右边的第三幅图;梳小辫的小女孩儿看到的是车头在左边的第一幅图;戴帽子的小男孩儿看到的是车头正面的第四幅图;没戴帽子的小男孩儿看到的是车尾部的第二幅图。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大家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

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