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比大小 施教日期 月 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1~5各数。

2.排序:2、5、3、1、4

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二)情境引入:

1.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引导学生观察P17主题图,思考:图中有几只猴子?一共有几种水果?动手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3.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4、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三)教学新知:

1.教学“=”(猴和桃比):

(1)猴子有3只,桃子有3个,我们可以怎么说?(猴子和桃子同样多)

(2)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子相等。(板书:“=”),这个符号叫做等于号,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猴子是3只,香蕉有2根,如果把猴子和香蕉比,能得到什么结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认识大于符号,请学生观察“>”符号的书写。

3.教学“<”(猴和梨比):

(1)猴子是3只,梨子有4个,如果把猴子和梨子比,能得到什么结论?(猴子比梨子少)也就是3<4(板书:3<4)。

(2)认识小于符号,请学生观察“<”符号的书写。

4.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5.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

6.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交流。

(四)深化巩固:

1.P18页“做一做”(1):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3、开放练习: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交流。

(五)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概括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 等于号 三等于三

3>2 大于号 三大于二

3<4 小于号 三小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