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嫁接过来的。其间经过几次大调整:

1949年至1956年:改造旧教育,学习苏联经验,实行统一的课程政策(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1957年至1965年:探索新的课程建设思路(调整放权,允许自编教材);

1966年至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领域成了“重灾区”);

1977年至1984年:恢复正常教育秩序,继续实行统一的课程教材;

1985年至1999年:实施义务教育,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

但每一次都未能从基本框架和实质内容上作根本变革,无法摆脱学科中心主义的束缚。现行的课程计划制约了教学的发展,尤其是教材的陈旧、繁复、晦涩,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等众多弊端,直接导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苍白和漫长的口号。这次改革不是哪个人要改,哪个专家要改,而是不改不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新体系。

从1996年7月1日,第一次课程改革会议;到2001年7月颁布《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历时五年多。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6月是研制阶段,2001年到2004年是实验阶段,2004年到2005年是推广阶段。2001年,全国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贯彻新的课程标准,使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到2002年,各个地级市都要有一个实验区,占人学学生人数的10%-15%。到2003年,将有30%的学生进入实验区,到2005年,全国所有的一、三、七年级(指初一)的学生都将进入实验,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新的一轮的基础教育课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改改什么

六大改变:

1、改变知识传授,强调三位一体。

2、改变学科本位,注重学科整合。

3、改变 “难、繁、偏、旧”,加强联系、兴趣。

4、改变接受学习,倡导自主探究。

5、改变一元评价,实施多元评价。

6、改变单一课程,实行三级管理。

总体系和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采取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方法。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 、“附录”四大部分。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