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育学认为:教给学生知识,不能局限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如何,而应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过程,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给学生洞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由此,我使用了“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现谈谈自己在《小学英语读本》第五册Unit11中的教学实践与应用。

一、“先学后教”的前提——教师备课,学生预习。

1、备课是讲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备好课才能讲好课,才能保证课堂的质量。备课中,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了解的过程等直接影响作用于学生,影响着课堂气氛与授课效果。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先备好课,这就要求教师先“学”后“教”。

在备每一课时,我针对教材的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教法,设计好教学程序,尽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都出色。我特别注意灵活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绝不死板地把A和B两个部分硬拉在一个课时。例如教学第五册Unit11时,我安排先教A部分的新单词,重点掌握四个方向词:east,west,south,north,然后学习F部分:谈论城市的位置。通过中国地图让学生正确分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且正确指出各大城市的位置。通过这一课时的铺垫,顺利过渡到第二课时B部分谈论某人的行程的学习。

2、教师除了备好课,还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先预习后上课,带着问题来听课,已成为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在预习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使学生明确如何入手,懂得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如讲授B部分前,针对记叙文的学习方法,我要求学生预习找出:

(1) 时间: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4)经过:  First(首先):flew east          

(2)时态:一般过去时     (方向) Then(然后):went north       

(3)人物:Jim and Ben       At last(最后):came back south     

( 5 ) 结果:a long trip——had a good time

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课堂上便可积极参与,大胆发表意见,并由此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二、“先学后教”的主体——自学新知,质疑问难。

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知识,发现规律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1、在课前三分钟,我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同位2人为一组,利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free talk,并为他们作好评分记录。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2至3次的表演。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口语流利了,语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发言的意识,成了课堂的主人,并期待下一次的表演机会。

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我特别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正确有效地获得新知识。

在教学U11 C部分行为动词在一般过去时中特殊疑问句的用法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U10行为动词在一般疑问句中的提问。学生成功答出:

动词原形   Do …… 原形?

三单   Does …… 原形?

过去式   Did …… 原形?

然后,我出示三个句子,要求学生观察:

(1)Jim and Ben go home at seven oclock every day.

(2) Jim goes to school at six thirty every morning.

(3) Jim and Ben went to some cities in China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我引导学生:① 找出动词,用“▲”标出,并写出其形式。

② 回答该如何变一般疑问句。

③ 把三个句子划线又该如何变为特殊疑问句。

通过这样,把句子逐层分析后,学生很快做出。接着,我又出了几个句子要求学生提问:① They visited Hangzhou and Suzhou . ( What cities )

② They saw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 ( What )

③ They stayed in Beijing for three weeks . ( How long )

三个句子分别用上不同的动词,不同的疑问代词,答案就在课文C部分。利用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联想能力,沟通了所学的知识,养成了分析句子的好习惯。

3、如果学生不能顺利完成以上提问,我就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疑”是思维的开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C 部分中,有一个学生问:“What cities did they visit ?”可不可以改成“Where did they visit ?”我引导学生观察上一句提问:“Where did they go?”然后由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学生说出理由。一切努力皆源于学生,我只需从旁引导、更正或补充。如果学生未能发现问题,我亦会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更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总结,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设疑问难,给学生创造尽量多的动口、动脑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得来的知识印象最深刻、理解最透彻、记忆最长久,掌握最牢固,效果也最佳。

三、“先学后教”的检验——练习评定。

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它能真实地反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教师应每节课安排质好量宜的练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相宜的训练而得到充分发展,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相关,而且它能把学生的作业当堂消化,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避免了“课堂不足,课后补”现象的发生。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我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听说练习或笔头练习。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去设计。在新授课的练习要求多是机械性的操作,在巩固课中练习要求复用性强,在复习课中要求活用性强。

例如在教完U11 B 部分后,我安排学生做《练习册》的听力练习:听录音,用箭头标示出Mary和Lucy暑假旅行的路线图。如果学生能听出各个城市名,并作好连线,就证明学懂了B部分。而在教完C部分后,我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1) Where did they go first ? (2)Where did they go then ?

(3)What did they see in Beijing ? (4)How did they come back south ?

(5) Was it a long trip ?

通过这几题的作答,学生再次巩固了行为动词在一般过去时中特殊疑问句的提问和作答,同时对课文B部分内容再次加深了理解,双重收获。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练习为主线”的教改指导思想;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练习时间,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巩固,当堂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这是发展学生个性,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