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述的是分数除法应用题,课下反思这节课,觉着这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的合适不错的。

1、把握学生原有认知经验,促进意义建构。

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在“再解读、再认识、再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才是真知灼见。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基础上的。因此,紧扣已掌握的分数乘法应用来组织教学显得比较重要。具体分三个层次。(1)从分数乘法应用题引入,让学生说解题思路,突出分析方法,为教学例1铺好路子。(2)、引导学生验算例1,通过验算后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按分数乘法应用题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验证。(3)、加强对比。在分析解答后,和复习题比较解题方法上的异同点。沟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互之间内在联系,认识解题方法的不同。

此外,由于分数除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都存在着“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不同的仅是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因此教材强化用列方程的方法解,这样做就能利用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但事实上,总有些思路宽,解法求简的学生是很不赞成用方程解的,他们认为麻烦,完全可以直奔主题——用算术方法解。在课堂上我没有把他们强拉过来,我顺势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呢?”, “你觉得和刚才用方程解的思路有什么相同之处?”,经过交流,学生认识到用算术方法也要先想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数量),再根据除法的意义把这个数量关系式转化为“桃树的棵树÷2/5=果树的总棵树”,只不过是反过来想罢了。在此基础上追问:“你认为按怎样的思路去想要简便些呢?那么你认为用方程解还是用算术方法解好?”这样通过加深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把学生的思路迁移到用方程解的思路上,以便于与初中数学接轨。

2、密切关注学生的“插嘴”,发掘思维潜能,让意外迸发精彩。

在一些喜好“叛逆”的学生近乎偏执地要用除法来解答这道题而进行的一场争辩、交流之后,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有同学插嘴:“还可以有别的方法的!”,原来他是这么做的:360÷2×5。我一边让这位学生说解题思路,一边引导其他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这种解题思路:360÷2表示桃树每份有的棵树,所得的商再乘5就表示总棵树,这不是“归一法”的思路吗?,稍了解儿童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儿童都希望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能到师生的认可,那么其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发现的快乐,一种成功的自我体验。由于课堂氛围宽松、民主、和谐而开放,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进行了肯定,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得到了呵护,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