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逛游乐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但是这种活动的步骤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同时本节课中的一个亮点就是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例如: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选择了利用6~9的乘法口诀解决的乘、除法的综合练习,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答案,既完成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但是学生讨论的氛围不够激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有待于培养。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只有这样发现,理解才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中教师在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下,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小组合作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教师在个别问题的设计上过于笼统,以至于学生不太理解问题的含义,浪费了较多时间。例如:第一个活动中,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的重点成为看图中有哪些游戏活动,这幅图的真正内容观察不到位。

这节课练习的处理形式较多,如:抢答、游戏、活动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