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悄悄地走近数学

——教研活动讲座提纲

一直不敢靠近你,因为在我眼里你是那么神秘

一直不敢靠近你,因为那将需要太多的勇气

今天终于走近了你,才朦胧地感到

原来你竟如此的平易,原来你竟如此的美丽,为什么,为什么没早认识你……

——题记

一、看看课程改革中“课程”

原来课程是“悬在空中的课程”“从内容上看是编者主观的课程”“是可以或必须拿来塞给学生的课程”“学生必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现在的课程是“进(浸)入生活的课程”“内容上客观的而获得经验是主观上的课程”“是需要寻求和探索的课程”“必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实践”“学生是自由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当中的主人”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材只是一种间接性知识经验的载体,不是“圣旨”和“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

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有“教材教”的过程,而决不是过去的“教教材”的被动执行过程,是教材的使用者,是主人,可以“调换增删”上课好不好不再嘉过分关注对教材教参忠实程度高低。

由此可见,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不再是“制度课程”,而是一种“体验课程”,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开发与创生的过程。

由此当我们拿着教材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想到应是“我怎么把教材有好”而不是“我怎么把教材教好?”

二、看看数学“课标”与“大纲”的在内容的变化,进而体验“数学的真面目”。

1、内容结构

《标准》通盘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九年划分三个学段;1~3年级、4~6年级、7~9年级,明确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数学学习目标,而对内容呈现的顺序不作限定,为教材的多样化和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标准》将“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并列的两大学习领域,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目标,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

2、课程内容

加强的内容

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强调用计算器来进行复杂的运算并探索规律;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