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如果情境的创设仅仅在几分钟上,而剩余的30多分钟只是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可能就会下降。鉴于此,在《比长短 比高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地进行了“情境串教学”的尝试。以福娃迎奥运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情境的设置在整节课中始终发挥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情境一:创设了福娃两次比较彩带长短的情境。

[课件演示:2008 年的奥运吉祥物——福娃。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喜爱,小朋友要送给每个福娃一条彩带。]此情境的创设自然引出比较彩带的长短,学生进行了两次动手实践。通过第一次的动手实践,学生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长短;经过第二次的动手实践,学生体会到长短具有相对性。这一情境的设计,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而且,还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具有趣味性。主动参与的热情,会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

情境二:创设了变魔术的情境。

[实物演示:三组彩带,从表面上看是完全相同的,依次抽出时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这一情境的设计,学生不仅仅被变魔术这一情境所吸引,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为什么从表面上看完全相同的三组彩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那么,要想比较出彩带的长短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探究,并发现了多种比较长短的方法。可是,在众多的方法中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知道谁长谁短。看来,变魔术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中引发思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新的思维能力。

情境三:创设了福娃比较跳绳长短的情境。

[课件演示:两个福娃因跳绳的长短而争执不休。]学生在帮助福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胃口”被调动起来。因此,想到了把曲绳拉直这一方法。这一过程的创设初步渗透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这一情境的创设,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体会到数学作用之广泛。

情境四:创设了福娃比高矮的情境。

[1、福娃爬梯子。2、福娃站在领奖台上。3、福娃站在同一水平线。]通过动态画面的演示,将这三组画面合理的贯穿起来,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仅明晰了比高矮和比长短的实质都是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知道谁长谁短、谁高谁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本课中,我以福娃迎奥运为主线,让情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学生通过解决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将解决问题与知识的学习二者紧密结合的同时,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情不自禁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经历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