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义是什么”,这个古老的命题在现代社会仍是一个需不断探讨的问题。“教育”一词的含义实际上有两个层面:一是作为社会事业、社会过程的教育;二是作为文化一心理过程的教育。不管从哪个层面上来看,教育的引导作用和价值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并影响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引导如果不能通过幼儿的自我建构内化为自身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它的价值不但难以体现,还有发生异化和变异。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一、幼儿的发展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幼儿是—个不断能动发展的生命体,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创造者,也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学习者。按照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个体的知识学习和经验获得既不是一个单向的输入过程,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双建构过程。一方面,学习者通过对内的协调,把新接收的信息纳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之中,从而构建出当前事物的意义;

另一方面,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成为新的结构的组成部分而重新建构。概括地说,个体的发展就是对外部经验的获得与对内在智慧的调整和重组。正像皮亚杰所说:“学习能否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所指者是成人指导下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我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建构主义的理念充分说明,儿童是在自我建构中成长的,儿童的发展离不开自我建构。建构主义的理念与现代儿童观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而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倾向于单向知识传递的传统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递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自身”,这些建构主义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一,而且无数热情的幼教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动在实践着这些由建构主义理论演绎而来的教学原则和方案:他们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的水平;他们注重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唤醒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们为幼儿提供实物和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索……他们的实践充分表明,幼儿是具有自我建构能力的,这种自我建构性学习是有效的,对幼儿的发展也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特别是对我国幼儿教育来说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