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宝宝行为出格,情绪反常,如爱哭闹、好冲动、任性等,除了家长一味地娇惯、溺爱以及教育方法不当外,平时嗜吃高糖饮食难辞其咎。情绪与行为反常的宝宝饮食方案如何?因为大量的糖在体内进行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维生素B1,容易造成体内维生素B1的缺乏。

而体内一旦缺乏维生素B1,就会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进而诱发爱激动、好哭闹、多躁动等反常行为。

还有一些宝宝偏爱肉类,疏远青菜,同样会对情绪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学者们观察到,游牧人比较好斗,缘于他们以肉类食物为主食,以致血中儿茶酚胺水平较高,使人脾气暴躁。

相反,和尚、道士等出家人大多性情温良、少嗔寡怒、与世无争,固然与其身心修养有关,但与长期食素,导致血中5一羟色胺水平增高不无瓜葛。

5一羟色胺能使人心境平静,性情温顺。可见,偏食肉类有使宝宝产生暴躁易怒、喜动好斗等不良行为之虞。

要改变这些不良情绪与行为也不太难,除了教育外,减少糖食与肉食的摄取就有可能得以改善。

其他情绪行为异常,也可依样画葫芦,从改变食谱着手解决:

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多为体内缺乏维生素c。

宜多安排番茄、鲜枣、柑橘、苹果、白菜与莴苣等食物。

行为与年龄不相称,较同龄宝宝幼稚,表明体内氨基酸不足。

宜增加瘦肉、豆类、奶、蛋等高蛋白食物。

郁郁寡欢,表情麻木。

应及时补足蛋白质与铁元素。

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应及时补足B族维生素。

固执任性,胆小怕事,则须虑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与钙元素不足。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体内钙"亏损"的警报。需要及时增加绿色蔬菜、奶制品、鱼松、虾皮等高钙食物。

喜吃纸屑、煤渣、泥土等异物,医学上称为异食癖,多与缺乏铁、锌、锰等微量元素有关。

海带、木耳、蘑菇(含锌多)、禽肉、牡蛎(锌、锰、铁含量均高)等应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