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龟》教学反思:

回顾《犟龟》这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长文短教,提高效率

我在教学中抓住文眼“犟”,把重点凸显出来。紧扣“犟”字组织教学,让学生围绕“犟”质疑,之后,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犟”,进行读“犟”——析“犟”——辩“犟”——议“犟”,一线贯之,环环相套,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想像、理解、欣赏和反思的能力,进而全面理解“犟”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这篇课文,我用一课时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抱怨课时太少,一个只需2课时的课文通常耗费3-5课时,如此教学效率让老师们苦不堪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堂课,特别是新授课,找准训练点,就抓住了全课的“神经中枢”,纲举则目张。因此,我把选择训练点看成是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这样的课不仅耐听、耐品,有韵味,而且更具高效。

二、课堂平实,扎实训练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是当前课改实验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这点在这节课中主要表现在:

1、整体感知:一读二说三概括

在围绕“犟”字质疑后,我就提出了速读课文的要求:边读边想:犟龟“犟”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在学生交流后,我则设计一填空练习:小乌龟在前往狮王婚礼的路途中,遇到了()、( )、( )、( ),面对它们的建议,它总是说( ),它执意前行,终于看到了一场( ),真是一只( )!这一练习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准确、全面、高效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一读二说三概括”的引导下,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扎实地训练。

2、理解内容:一拓二悟三提升

“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是全篇文章的灵魂。我紧紧扣住这一个中心,由扶到放,让学生研读文本,斟词酌句,畅谈自己从中的点滴感悟。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犟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犟龟“犟”的内涵。

在语文课堂中,如果说人文性是一种升华、求美,那么工具性便是基础,是求真。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便无从谈起,在大多数人高举“人文性”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更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巧设语言训练,努力寻求有效的语言训练,还原语文课原本的真实面目,力图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尊重体验,兼顾文本

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我们常常在日常的教学中,感到非常的迷茫,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对于学生的阅读体验,大家常常不知所以,往往把文章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学生。在这节课上,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上,我通过和学生对话,让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断点拨、提升文章的内涵,让学生达成共识。同时,抓住偏差,积极引导。当学生对犟龟的行为感到质疑和不值时,积极引导,在对话和碰撞中探究问题,激活了语文课堂,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既尊重体验,又兼顾文本,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就能生成精彩的课堂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