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

1、师:(手中拿着两个铅笔盒),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2、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3、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有大小的。

(评析: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体积的概念

1、出示实物红薯和土豆,猜测红薯大还是土豆大?

2、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比较大小,得出结论。

3、指名汇报比较方法

(评析: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红薯与土豆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4、揭示体积的概念

一团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评析:通过捏橡皮泥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二)揭示容积的概念

1、出示两个盛满水的杯子问:两个杯子哪一个装水多呢?

(评析:应用测量红薯与土豆的测量经验,解决容积问题,体会容积的概念。)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3、指名汇报实验方案

4、揭示容积概念。

(评析: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适时补充及动态的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

(三)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1、从意义上

2、从测量方法上

3、从它们的大小上

(评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体验物体的体积、容积的大小。)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p42—2图

用枚数相等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2、小明和小红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小明倒了3杯,而小红倒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3、P42—4

4、我会判断

5、我能选择

(评析:进一步加深对体积和容积的理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总评: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容积,区分容积与体积,教者创设了环环相扣且生活味较浓的例子,体现数学就在我们中间,并且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认识,体验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注重接受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和谐统一。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中,教者充分借助实物多次在操作、演示、比较中完善体积与容积的概念,让学生自主积极体验活动。当我抛出“地瓜和土豆哪个大”的问题时,学生能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与能力。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充分感知体积的实际意义。更令教者欣慰的是,在“感知容积”意义的这一环节时,学生看法不一,竟然有同学说“用眼看不准确,最好能动手验证一下。”借此机会,顺利地过渡到实验方法的引导上,而学生也把好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看着课堂上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致,教者便抓住契机,让学习上台演示,并进行介绍讲解。当学生讲解到“杯子比碗的容积小”时,教者抓住契机问:“你一直说容积,那‘容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杯子所装的水的多少就是杯子的容积”。

3、精心预设,关注生成。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应进行充分的预设。有预设的课堂才是负责任的课堂,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当教者呈现问题“杯子的容积大还是体积大”时,学生回答“杯子的容积大”。如果这时没有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就不能认识到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因而,这更需要我们有充分的预设与适时的引导。这就要求身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实专业素养,以应对课堂中的生成因素,以宽广平和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动态的生成成为课堂中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