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这是疑问句,疑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就是一个人问,要另一个人来回答。现在作者问你们这些读者,“这就是颐和园的廊与画,你想去看看吗?”你怎么回答?

师:仔细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想去颐和园旅游吗,为什么?从文章中找出根据来。

生1:我想去看看长廊的造型绝。最好能坐在飞机上看,看看它的造型是不是真的呈倒蝙蝠形。我觉得把长廊建成倒蝙蝠形有点不可思议。

师:那请你用不可思议的心情把这段读一读。喜欢这一段的学生站起来和他一起读。

生2:我最想看长廊的位置绝,“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变化无穷。”我觉得这里的景色一定很美。

师:是的,长廊依山傍水,园中美景倒映在水中。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发现园中的美景随着水波荡动。一年四季颐和园的美景各不相同,变化非常多。你能读出美美的感觉吗?对这一段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他一起来读。

生3:我想去研究长廊的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个钉子。”我觉得很惊奇,没用一个钉子怎么不会垮。

师:读出你惊奇的感觉来。哪些学生和他一样有这种惊奇的感觉,来,和他一起享受享受惊奇的滋味。

生4:我也想坐飞机看颐和园。想看看长廊既然像倒蝙蝠形,又怎么会成为中轴线平分了颐和园的山水。

生5:我想看长廊上的江南美景是不是和我们这里一个样。

生6:我最喜欢看故事了。我想去看看长廊上画了哪些故事、哪些花鸟。

生7:我觉得长廊里的画数量多得令人惊奇,有一万多幅。内容也非常丰富,有民间传说故事、文学名著故事、神话传说故事。这么精美的画让人想一睹为快。

师: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长廊上的画,那我们全班一起用喜欢的感情读读这一段。

师:这么精美的建筑是怎么来的呢?你想对古代的工匠们说些什么?“中外游人看后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你认为他们会说些什么?假如你就站在旁边听到了这些话,你会想些什么?

师:本文的结构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是总起,最后一段是总结,中间的2——5自然段叙述了建筑精美,6——8自然段叙述了绘画奇绝。大家再比较课题与最后一段,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课题在最后一段里出现了。

师:这就叫做结尾点题。它让人感觉文章从题目直到结尾是浑然一体,不可割裂开来。

自由背诵喜欢的片断,欣赏颐和园廊与画的放大图片。

总结:课文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生动,犹如一幅展开的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廊与画,蕴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种民族自豪感。

课后延伸:查找阅读文章《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