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课学习将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注重直观认知、操作体验,这些都是建构知识意义、积累数学经验的有利因素。结合教材,我以故事情景为导入,以此打开思维的闸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对增强空间观念和提高用数学的能力极为有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喜悦。通过对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各是多少。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直观操作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学尝试法等优化组合,扶放结合,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感受学习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四个环节阐述教学过程。

(一)(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开始,我创设如下情景,(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小明:“妈妈,生日快乐!”妈妈:“真乖,礼物包装得真精美!妈妈考考你,包装这份礼物时,至少要用多大的彩纸呢?” 小明:“„„”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设计意在赋予教材以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导入新课后,我进入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我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首先,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为每组准备了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体,让他们利用这个长方体,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并结合它的基本特征和表面积的意义,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期间,我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指导他们的实践,倾听他们的发言,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经过讨论后,我会让各小组汇报,估计情况如下:

有的小组直接观察立体图,有的小组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无论哪一种探究方式,都比较容易发现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把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相加;第二种:用上下面的面积加前后面的面积再加左右面的面积,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第三种:上、前、左面的面积和乘2, 从而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如果学生没能发现以下这种方法,我就适时地指导学生沿着棱把长方体纸盒展开,引导学生把长方体纸盒分成侧面和上下面两大部分,从而挖掘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周长×高+长×宽×2,并板书。至此,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

整个探究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和最佳的思维状态,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对于所学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意会”,而且要“言传”。最后留下2-3分钟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以便顺应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三)(新课之后,我进入)实践应用,巩固提高(环节)

本环节,我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精选生活素材,巧妙设计练习题型,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促进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基础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本42页练一练的2、3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这些题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汇报的形式解决。这样,既可以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又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思维拓展题:让学生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对长方体表面积的认知。

(四)(练习之后,进入最后环节)总结回顾,扩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谈收获,抒情感,并说说这节课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说板书设计及效果预设

本节课的板书简单明了,既体现了学习过程和目标,又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可开启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记忆,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本节课的授课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课堂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