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长方体的体积》这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知识体系上分析是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今后学习体积单位的进率和推导各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二、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先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再通过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出来的。教材先提出 “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把长方体切成小正方体,它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物体是不能切割的,由此想到长方形的面积有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也应该有计算公式,由此调动起学生实验、探究的动机和愿望。

教材让学生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相关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找出长方体中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以引巩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一个由形体组成的现实世界里,日常生活中积累下的对图形世界的感知、表象和思考构成了学生丰富的经验背景,成为他们认识“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物质基础。由此积累下的丰富活动经验以及初步形成的空间观念也构成了他们学习本节数学内容的重要方法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长方体体积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受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实施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教材解析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这样做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数学情境,比较电冰箱、消毒柜的体积,让学生比较后,就抛出这么一个问题:“电冰箱的体积比消毒柜的体积大多少?”因为学生还未学过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的欲望。

2、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学会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而且还渗透了“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电冰箱的体积比消毒柜的体积大多少?)

3、能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时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每一个小组利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把相关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自主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同时结合摆小正方体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从而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的学习历程:猜想——实验——观察、发现、得出结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