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民主、和谐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促进素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学生才会排除内心的障碍,坦诚的向教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把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在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还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要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他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序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做到“锦上添花”,对差生做到“雪中送炭”。规避“落井下石”。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解放头脑,解放双手,在民主、和谐的土壤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重任是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然而《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发了我,要善于把教师“权威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器”为“信息器”,“遵从者”为“主动者”,真正做到师生互补,教学相长。在课堂中,有时我会故装愚昧,而向学生发问,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可完成的问题,但要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前提下,我会说:“这个问题恰好是我的知识盲点,同学们思考后告诉我。”此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脑习惯,大胆发言,而后,我还会说:“在你们的启发下,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观点,又补充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不足,此教法的目的是:在满足学生心理愉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如:心理素质,语言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整合能力等。

三、勿忽视非智力因素与个性品质

人的素质表现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实践中却往往把教学活动局限于智力因素的培养,而未顾及非智力因素,如:习惯、观念、意志、情感、品格等非智力因素。一般说来,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人们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具有维持学习的作用等。因此,在挖掘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1、适当煽情,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

2、教会学生“授人以渔”的学习方法。丰富自己的大脑,完善自己的个性。

3、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持之以恒、自强、自立、奋发向上、不怕困难、不畏挫折。

课堂因不同的个性而精彩、丰富、多样,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各抒己见,各表其态,进行“互动交流”,学会了如何融入群体,如何与不同个性的同学交往,如何发表与保护自己的意见,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重视素质教育,要做到“尊生”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背景(贫困、富有、单亲、重组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也得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学生是否喜欢一个教师,并不是一定得有超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是需要一个会尊重学生的老师,因而,“尊生”也是“重教”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师生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五、结束语

新课标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双基,而且要适当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因此,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上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