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弈秋教两人学下棋的故事,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课文分三层,先介绍弈秋,然后写两位同学的不同学习态度,最后评价智力不是导致学习成绩不同的原因。

这是一篇短小而浅显的古文,适合学生水平。

教学目标:

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课文。

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讨论影响学习的原因而引入课文。

我们到学校来干什么?(学习)那么,导致我们学习成绩有好有坏的原因是什么?(生说,师总结: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板书:个人态度

其实,影响我们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还有我们的教本,一个合适的教本会使学习获得更大的成功,在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机构,但仍有一些好的启蒙教材,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板书:教材

在《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了他的学习,多次搬家。孟母多次搬家,是想找个合适的什么呢?板书:环境

如果有同学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让学生说,并让其他同学总结。

二、介绍孟子,初读课文。

孟子在母亲的重视下,在良好环境的影响下,更是由于其个人的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博学而有思想的人。

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孟子?(生说,师补充。)

战国时期思想家,姓孟,名轲,被人尊称为“子”,他和弟子把自己的思想言论编成一本书,叫《孟子》。

在这本书中,孟子也表达了自己对学习的看法,我们今天将学的课文就讲到了学习的问题,请大家小声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孟子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位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学习态度。)

三、熟读课文。

1、师范读,让生注意听节奏断句。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师生共同关注节奏。

四、理解句意。

1、请大家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2、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板书:一人 专心致志 唯……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板书:一人 以为…… 思……

3、谁能复述一下两个人的学习态度?(生对黑板复述,师引导。)

4、让我们来齐读这两句话,记住这两个的态度。(生齐读。)

5、能记住这两句吗?让我们试一试。(生齐背,师对照黑板引导。生个别背。)

6、疏通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五、总结本课中“之”字的用法。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多次重复出现,请大家找一找。(“之”字)这些“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这些答案?把意思写在每个“之”的上面。

A、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

B、惟弈秋之为听 (的)

C、一人虽听之 (指弈秋讲的内容)

D、思援弓缴而射之 (它,指天鹅)

E、虽与之俱学 (他,指那个学习认真的人)

F、弗若之矣 (他,指学习专心的人)

师引导学生总结:“之”字在这里有两种用法,一种当“的”讲,另一个为代词,如C、D、E、F。

六、诵读并试背诵。

1、生自读。

2、指名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来。

3、生自由试背。

4、齐背、分组背、个别背。

七、总结。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知同学们现在是否真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1)两人都拜名师,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你能不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2)你能想象一下当时他们的动作和神态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二者的区别。

(3)从这个故事中,孟子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学生总结,师注意学生总结的完整性。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子讲的一个小故事,说明在学习时,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学习。

八、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板书设计:

学弈

个人态度

教材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

学习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

一人 专心致志 唯……之为听

一人 以为有……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