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作文教学改革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有时候听专家们介绍,往往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堂课用不同的观念看,常常褒贬不一。构建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否则大家可能会“不识‘作文’真面目,只缘 ‘抱着个人观’”。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个流派,不论是什么改革,最终目的都应是训练学生“自主作文”,因此,衡量一堂作文课好坏应“看学生”。就此,本人谈几点浅见。

一、看学生想不想写

培养学生喜爱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每堂课中,就要看学生自己想不想写。

1、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否被激发

众所周知,写文章要有动机支配。学生习作的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的。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通过客体刺激,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想写的欲望。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长期下去,就会厌倦习作,讨厌作文课。大凡在作文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写“寻物启事”这一应用文时,创设了自己“丢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帮助“找包”,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得出找包的最好办法是广播和张贴“寻物启事”。接着,于老师说,谁愿意帮老师“找包”?谁的“寻物启事”写得好,就用谁的!由于“找包”这一客体的刺激和学生自我表现这一主体的需要,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如果每节课都重视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把激发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有机结合起来,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逐步产生。

2、学生的内在情感是否被调动

“文生于情,世所恒晓”(王世贞《艺苑卮言》)。学生写作的冲动往往是来自客观存在的特定的人、事、物、理在他内心所激起的情感波澜。“没有真实的激动了的感情,就写不成好文章”(孙梨语)。有了这种情感波澜的涌动,他们就会急切地想倾吐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激起主体内心的感情。如果学生情真意切,写出文章往往是情满于篇;如果学生无动于衷,写出文章也是无病呻吟。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妈妈(爸爸……)”时。先用范文《我的妈妈》引路。文中“我”的妈妈为了我读书带病拉车的感人情景,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灵魂,母爱的情愫在他们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接着,教师启发说:同学们,你们身边也有类似“我”的妈妈这样的亲人,当天冷时,他们会给你递上一件毛衣;当你生病时,他们会给你送去一些药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写一写自己的亲人!这一席话,又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由于自身情感宣泄的需要,写作的热情奔涌而至。

3、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产生动机,满足需要的具体选择产生兴趣。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写作动机──写作行动──写作成功──写作兴趣。由此看来,作文教学中是否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关键。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内容:作文水平差的学生能比以往有进步就是成功;中等作文水平的学生能基本达到要求就是成功;作文水平好的学生能有一点创新就是成功。成功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意味着不同的内容:审题时,只要能审清题意就是成功;立意时,只要能确定出积极的主题就是成功;选材时,只要能选出与中心相吻合的事件就是成功;习作时,只要能写出符合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文章就是成功。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把握好机遇,让学生走向成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通过一次一次的成功,不知不觉地把他们从“我要写”带向“我爱写”。

二、看学生会不会写

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真谛。会不会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作文课一点一滴的训练。作文课要看通过教师的训,学生会不会练。

1、学生的内部积累是否被调用

作文课是语言的运用课。学生平时通过阅读、观察、参与社会实践,存储了大量的事料和经验;同时,也蕴育了丰富的情感。这些已蕴藏在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和有意识的积累之中。创作活动源于大量的无意识的活动,源于头脑中存储的长期经验和经历。意识活动调用无意识内存中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它们服务于现实的任务的过程就是自觉创作活动的基本过程。作文课不仅应该设法调动学生有意识积累的事料、经验和情感,而且应该创造条件充分开发无意识过程的宝藏,使其投射到意识中来。作文课教学要看学生是否能将平时无意识存储和有意识积累的事料、经验以及情感,根据习作的要求,自己进行重组,有序倾吐出来。内部积累调用的越丰富、越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越好!

2、是否帮助学生进行再积累

好的作文课不仅能激活学生调用内部储存,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进行再积累。作文课中的积累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取长补短的充实;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平时存储的内容进行创作,形成的新“内容”。可以说,它比平时的积累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因此,应该让学生在作文课中学会积累,进行积累。习作前,要让学生广泛阅,在阅中立意,在阅中构思,在阅中长见;习作指导时,要让学生充分说,在说中练说,在说中启发,在说中借鉴;习作修改时,要让学生全面评,在评中感悟,在评中修改,在评中创新。作文课教学要看让没让学生进行积累。如果能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他们何愁无话写、不会写呢?

三、看学生写的好不好

衡量一堂作文课好坏的关键应该是看学生作文写的好不好。何为好?“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王国维《元剧之文章》)。这只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不能作为衡量每篇作文的标准。看一堂课中学生作文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1、学生的作文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

习作要求是衡量学生作文好坏的一把尺。评学生作文就要用习作要求这把尺去量。如果学生的作文达到了这个要求,就应该说是好作文;如果学生的作文超过了这个要求,就应该说有创新。特级教师钱梦龙刚接到一个初中还不会写作文的班级时,他第一次作文的要求是写时能分自然段、能使用标点符号。作文写好后,他给所有符合这两条要求的作文都打了满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习作要求”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课的好坏,就是要看学生作文合格率,合格率越高,作文课就越成功。

2、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看学生,要看全体。学生个体之间作文素质肯定有差异。教育者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合理地运用差异,不应用同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既不能用一两篇比较差的作文否定一堂好课,也不能用几个优等生头头是道的表述和出类拔萃的习作肯定一切。一般情况下,作文课教学要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是否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就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以上是笔者对评价一堂作文课的粗浅看法,旨在通过“看学生”这杠杆,推进作文教学更好的认识主体,把握主体,挖掘主体,创造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