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此以往困惑师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老师一边抱怨学生习作的平淡,又一边向学生搜肠刮肚地出示老掉牙的命题;一边指责学生的习作缺少创意,又一边向学生铺天盖地地传授各种习作规则……翻阅一篇篇习作,打开一本本作文选,无不似曾相识,都罩上了厚重的尘埃。当个体生命和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得到强调的今天,我们不禁猛然回头审视我们曾经的作文教学,惊奇地发现我们一度孜孜以求、言传口授的各种繁杂机械的规则,竟让学生的习作老气横秋,黯然失色,学生的创意被扼杀,人格被扭曲,个性被同化。《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笔者认为,教师应让学生从各种习作规则中彻底解放出来,让他们敞开心灵之窗,自由呼吸,随意吐纳,说真话、实话(就算是想象作文,也要表达真实感受,而不是“无病呻吟”),让习作流淌真情,闪耀人性至纯的光辉,因为“真实”才是学生习作的生命。

[案例一]《老黄牛》

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是篇作文,题目叫《老黄牛》。晚饭后,云云就趴在桌上写开了。

她是这样开头的:“我不喜欢老黄牛,身上脏脏的,不讲卫生,走起路来,慢腾腾的,很笨……”

“不对,不对,走题了!”妈妈站在背后大声说。

“走题了?”云云停止笔,不解地问。

“我还没写嘛。”云云歪着脑袋认认真真地说,“我要帮助老黄牛改正缺点,让它天天洗澡,养成好习惯,身上干干净净的……”

“这孩子,别强词夺理,快重写!老黄牛的精神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它有好多优点,你可以把它比作老师、劳动模范……”

“我不。”云云十分不解。

云云的爸爸端了茶杯走过来,看了题目就笑了,“这题目我上小学就作过,托物言志,借题发挥,抓住它的吃苦耐劳就合题了。对不?最后再写上一句——我长大后要学习老黄牛的精神,争当一名老师或者劳动模范。”

云云不吭声了,半晌才抬起头来:“只有这样写吗?”

“对!”两位长辈异口同声地说。

云云无奈地拿着橡皮擦去原先的字……

第二天,云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老师称赞她的作文立意高,还说要向报刊推荐。

(引自《全国中考语文特色试题精编》,文字略有改动)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