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方法已经走到极限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的思想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数学家Babuska完成了这一方法的基本理论,但那个时候,自适应有限元方法被用来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模型问题,而我的工作就是用它来解决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工程问题。”办公室里,陈志明轻描淡写地对记者说着自己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的报告。

不过,从简单问题到复杂的工程问题,这个方法要经历和解决的困难却无法轻描淡写。

自适应有限元方法以常规有限元方法为基础,以后验误差估计和自适应网格改进技术为核心,通过自适应分析,自动调整算法以改进求解过程。“从方法论角度来说,人们已经得到结论,自适应是用有限元方法解微分方程的最优离散方法。”陈志明说,在微分方程求解的有限元道路上,自适应已经是数学上能找到的“极限” 方法了。

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很多工程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微分方程,但用计算机求解微分方程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有时候,为了把误差控制在足够小的范围内,需要进行上亿次的运算,这对一般计算机来说非常吃力。有时即便进行上百亿次运算,也无法把误差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为了减少运算次数、控制误差范围,显然,需要更好的求解方法。

“用有限元方法解微分方程有三步:设计网格、在网格上将微分方程离散、解代数方程。其中,设计网格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一步。”所谓设计网格,就是把计算区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陈志明告诉记者,人们往往根据经验来划分网格,有时需要反复尝试多次才能找到比较合适的划分方法,而尝试过程也需要进行大量运算。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