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建立的一种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模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师生关系专指师生在互动交往中所形成的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不同。由于社会角色的规定,它更多地体现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并带有明显的教育性质。许多研究者对师生关系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师生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社会性行为、自我意识、学习成绩等均有显著的影响。

(一)“罗森塔尔”效应

师生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是关于教师期望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中,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从中随机选取 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教师,他们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将来可能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力水平。8个月后,再次实施了智力测验。结果发现,那些随机挑选的所谓有发展前途的学生都有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尤其是一、二年级更为明显。

教师的期望和师生关系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会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教师对于期望高的学生会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会较多地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会给他们精确和详细的反馈,对他们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都促使高期望的学生成绩比低期望学生好。

(二)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

在学校环境中,教师的品质、与学生的互动、期望、态度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情感都与学生的课堂适应有关,师生关系被看成是学生行为模式、信念、先前在亲子关系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情感等研究的潜在的价值目标。

有研究表明,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报告有较多亲密的儿童比较少亲密的儿童在关系评定量表上的得分更高;教师报告有较少依赖的儿童比较多依赖的儿童在学业行为上的得分更高;教师评定有较多依赖的儿童比较少依赖的儿童在学校中有较多的孤独;教师报告师生关系中有较多亲密的儿童比较少亲密的儿童有更多的学校喜好;师生关系中有更多冲突的和依赖的儿童有较少学校喜好,同时有更多的学校回避,在相关的环境中有更多的合作;教师报告有较多师生冲突的儿童比较少冲突的儿童有更少的自我指导,而在师生关系中高亲密的、低依赖、低冲突的儿童在班级中有更多的自我指导。

(三)师生关系对小学生自我概念、学业成绩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师生关系好,小学生学习成绩也好;若师生关系不好,则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差。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创造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小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在这种良好的心境下,小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就高,感受性就灵敏,反应能力就迅速,思维就活跃,对知识的理解也快,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增强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能较顺利地把教师提出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行动,使小学生得到心理满足,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生的潜在智能。在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差生常常被忽视,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经常接收消极否定的评价,这使得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差生形成自信心不强、自我价值不高等消极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有密切联系。库姆斯(1964)研究结果显示,低自我概念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低,情感消极,缺乏持久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目标,因而学业不良。罗杰斯等人(1978)的研究也显示:学业成绩同内在的自我概念和成就动机之间相关十分显著。可见,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差生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进而导致其学业不良或学业失败。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