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品德与社会》实施整合,通过学科内资源整合和学科间资源共享及打造整合平台展示成果,在多样性整合中实现《品德与社会课》及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双向性收获。

关 键 词:整合;多样性;收获双向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整合在国内外的研究已十分流行。

《品德与社会》实施整合探索本着双向收获多样性方式为出发点和宗旨,探寻多种有趣可行、有效的整合方式,以此整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教育教学的目标及教学方法,并力求找准基准点和切入点,在站稳《品德与社会》课立脚点的同时,利用两门课程的谐调性为实现整合目标服务。

一、学科内资源的整合

主要是《品德与社会》课教材内部资源的互相借用。《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为品德与社会内部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依据。因为是螺旋上升,因此,各册教材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先行的内容为后面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先行内容的延续和加深。因此了解内容的连续性的连贯性及内在的联系,在教学中互相借用,有利于《品德与社会》学习和整合的需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品德与社会》学科内部相关资源的整合,也为各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学科内部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同册内容间的整合。同册教材内容间也有内在的联系,互相借用可整合出许多精彩。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说声谢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因为学生的社会生活现实空间少于学校活动的空间(大多在学校师生间、生生间相处),因此觉得完成教学任务的重心还是回到校园生活中来。于是结合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分享的快乐》及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是谁》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趣味性活动:先自我介绍自己,再回顾曾经谁帮助过你并讨论现在如何去感谢他?最后开展“迟到的谢谢”活动: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声谢谢,再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伴一起分享一种快乐。结果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伴一起分享玩的快乐,有的学生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游戏的乐趣……在活动中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增进了友谊,同时拓展了《说声谢谢》《分享的快乐》教学的空间和内容,而整合过程中学生写的《迟到的谢谢》等片断也富有新意。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