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功效,在目标的设定和落中依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忽视,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耳目一新,就连课后题目的要求,也没有离开图画。这些插图,深深吸引着儿童的目光,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其实,插图就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信手就可以拈来,即可运用的非常方便的课程资源。只要充分挖掘、发挥插图的资源效能,就能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在目标设定和落实的过程中的发挥插图作用的点滴做法:

一、利用插图,激发情趣

课文的插图形象直观,色彩丰富,极富美感,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图画所描绘的优美情境当中,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感官自觉参与学习活动。比如教学《林海》时,我先让学生一边欣赏大兴安岭风景图一边听老师感情“引诵”:郁郁葱葱的林木,广阔无边,像绿色的海洋;近处森林边上,是星星点点的白桦,点缀在绿色的林木中间,显得那么俏丽;由近往远看,近处的树木呈淡绿色,再远一点呈翠绿色,而远处的树林则呈深绿色,多少种颜色呀!同学们想不想随老师一起去大兴安岭欣赏那里的美景呢?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如临其境,好像进入绿海般的大兴安岭风景区之中,初步感受了大兴安岭风景的神奇色彩,而且激发起学生想一睹大兴安岭风景的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利用插图,识记字形

北师大版汉语拼音教材都配有多幅精美图画,大部分是直接表音和表形的,这些图画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易说易记,便于学生从旧知或经验的迁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插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牢牢记住拼音的音与形。比如,在教学“ɑ、o、e”三个韵母时,先出示课文插图:清晨,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对着东方昂首啼叫。顿时,太阳公公笑眯眯地跳出了地平线,金光遍洒。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来到清澈的小河边练习唱歌。她美妙的歌声引来了一只骄傲的大白鹅,大白鹅听了小姑娘的歌,羞愧地低下了头。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图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头脑里勾画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一步问:小姑娘唱了什么呀?大公鸡怎样叫的呢?大白鹅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像什么呀?学生在观察、想象、表达的过程中轻而易举记住了拼音的音形。识字是低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因而,在识字教学中巧用插图,就能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

三、利用插图,轻松释词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受生活环境和阅历的限制,对课文中的某些词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听老师语言描述,也不能深入理解领会。这时,恰到好处地利用教学插图,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如《三味书屋》一文中的“八仙桌”、“戒尺”,对现代学生来说很生疏,老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找出其所在位置,认识“八仙桌”和“戒尺”。同样,《长城》一文中的“射口”、“了望口”、“垛口”,《颐和园》一文中的“横槛”等词,都可以借助课文插图理解。古诗教学中,插图的解释作用就更大了。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里有“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句子,“纸鸢”是什么?我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诗,学生看了课文插图后一下就明白了,纸鸢就是风筝。

四、利用插图,感受语言

阅读教学,无非通过字词句段的理解、品味,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一组句子:“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作者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作比喻呢?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中找到电杆、电线、电线上停着的燕子,学生由插图中所描绘的情景联想到音乐课本上的的五线谱,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理解作者把这一情境这样比喻的生动性、形像性,理解这副美景在作者心底激起的喜悦、赞美,进而感受这个比喻的精妙,从中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精妙。

五、利用插图,训练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平时的培养。课文中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风筝》一课有一幅图,画的是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体育馆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放风筝;天空中,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风中飘荡;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整个画面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我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图画:(1)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2)图上有哪些风筝?它们的形状、颜色怎样?(3)你最喜欢哪一只风筝?为什么?利用插图指导观察,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按顺序观察的方法,又在观察的过程中训练了整体的观察能力。

六、利用插图,加强背诵

教材中有些课文相对较长,故事性也很强,文中所配的插图较好地展示了文章的情节。如《小猴子下山》,一共有五幅图画,描绘了小猴子下山经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最后什么都没得到,只好空手而归的故事。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边看图,边复述。接着,让学生合上课本,看教学挂图复述课文,不一会儿,有的学生已能把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