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课前引导,围绕新的问题使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自己推出结论,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现了“再创造”原则在教学上的贯彻落实。 其特点是强调课前引导,把“习题”作业改在课内讨论完成。 它变口授新课为手写形式引入,变老师带领学生推出结论为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推出结论,变课内讲授为课前引导、课内解疑,变课外作业为课内讨论练习。有时课后留有少量复习作业及更深一步的思考选作题。

导学法的心理学依据是: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指向性活动,必须处于较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运用导学法, 有助于学生处于较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它的教学步骤如下:①课前引导 (上节课结束时所布置, 15分钟);②自学阅读(课外,5分钟);③上课思考酝酿(5分钟);④反馈提问(10分钟);⑤共同练习(10分钟);⑥小结(5分钟);⑦独立练习 (15分钟)。 此外,还要布置下节课前引导及思考选作题。

课前引导、预习是学生学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预习,对新旧知识的联系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一节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但学生自己预习有一定难度,其特点是费时且不懂,有时还把问题理解偏了。 而引导预习则克服了上述缺点。

在引导预习的基础上,我们又实验了“课前快速引导自学”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每节课都有主要例题,这个主要例题就是该节课的核心。 课前引导就是教师围绕这个核心,用简单的语言、精练的题型,使学生在练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解决新问题。

自学阅读 学生做完课前引导后,核心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此时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新问题的来龙去脉,记忆需要掌握的公式、法则及概念,锻炼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设问释疑通过课前20分钟左右的引导自学,开始上课。教师提出有关本节内容的若干问题,让学生酝酿一定时间。此时,同学们思想活跃,不再呆板地听老师说教,会提出各种常新颖的问题,且回答问、正确。在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可完成全部自学任务。

练习巩固 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简要板书主要内容。接着出示共同练习题,其中至少有一两道题要在同学们齐答下由老师板书详细步骤,以起示范作用。 其练习方法可灵活多样。师生共同纠正错误后,老师对本节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布置独立练习题。在老师辅导或同学们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当堂完成全部作业。

结束 为巩固已学知识,并避免使优秀生“吃不饱” ,教师可布置少量复习作业及思考选作题。

导学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较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练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己获取新知识,并由此明白一切成果都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再跨一步得到的,这可增强学生的创造欲望。

导学法不同于那些以传授知识为首要任务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通过调换课外活动内容(由原来做课外作业改为做课前引导),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法在没有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使他们都能“有备而来”。学生在课内已基本讨论做完了所有课本上的习题作业,这样,既减轻了程度中下等学生对难题的畏惧情绪,又杜绝了后进生抄袭作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