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换位时:适当引导给予鼓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尽可能的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兴奋。学生如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完全不必包办代替;对于那些出现“卡壳”的同学,不能一下就否定学生,厕教师则应适时启发,巧妙点拨。 “卡壳”之处也许正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切入点和出发点,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没接触过小学教育的新手来说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一堂图文应用题的复习课上,我挑选了一道应用题让学生来讲。这时,班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刘威同学和其他几个平时不发言的同学也主动地举了手,我便用掌声把他们请到讲台前。,刘威同学由于紧张,他顿时忘记了下一步该干什么,站在上面用一种求助的目光望着我,见此情景,我便及时点拨,“想一想我们平时是怎么编故事来做应用题的?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说,有两用人才句是条件有一句是问题,好好想一想!”他用手指在自己的脑旁比划了几圈。他明白了,便开始编题提问然后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最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搏得了掌声一片,尝到了教学的“甜头”,从而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那以后他上数学课也学会动脑筋了,不再只是玩东西,促进了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他们更好地、更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变怕学为乐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辅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不仅可让学生尝到老师所赏的“甜头”,得到鼓励,还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教与学相得益彰,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换位后 :总结经验提高自己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当然来自于学生内在需要,但这种求知的火焰往往是由教师去点燃的。而这“点火”过程应该上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获取知识后的满足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谈体会、听体会,并进行思想渗透,使“体会当老师的感觉”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为学生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