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是由蛔虫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寄生于小肠内,乳白色,形似蚯蚓,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因食用被蛔虫卵污染的饮水、食物而经口感染。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荨麻疹、上腹部及脐周反复发作性疼痛,有时腹泻,睡眠时磨牙。巩膜血管末端可见蓝色小点,面部有斑片状色素变浅等,如蛔虫误人胆道则可致胆道蛔虫症。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服用驱虫药。蛔虫病的预防主要为加强粪便无害化管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本病属于中医虫证中的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喜温,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在腹中乱窜易变生他证,如蛔厥、肠痈、呕吐、吐蛔等。本病临床表现常见为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则吐虫、便虫、腹中虫瘕。严重者表现为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等。治宜安蛔驱蛔,健运脾胃。若蛔虫钻入胆道,致肝气郁闭,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虫厥,症见突然发作的胃脘及右胁部剧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剧时弯腰屈膝,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并常有蛔虫吐出。痛休则如常人。腹部切诊时,腹皮柔软,脘腹及右胁部有压痛。治宜安蛔定痛,驱除蛔虫。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胡椒绿豆散

组成: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功效:安蛔止痛。

主治:蛔虫病,突然发生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虫吐出,平时脐周腹痛时作,面黄肌瘦,鼻孔时痒。

来源:民间验方。

方5 香榧子丸

组成:香榧150克。

用法:将香榧炒熟,清晨空腹细嚼咽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面黄肌瘦。

来源:民间验方。

方6 梅椒煎子

组成:花椒10克,乌梅15克。

用法:上二味水煎。每日1剂两煎,分次服。

功效:安驱蛔虫。

主治:蛔虫病,脐周疼痛,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或突然胃脘及右胁部疼痛较剧,恶心呕吐,辗转不安。

附注:乌梅能使胆囊收缩,可促使蛔虫从胆道内排出。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2

方7 芝麻葱梅煎

组成:芝麻秸250克,葱白50克,乌梅30克。

用法:上三味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两煎,连用3天。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时常作痛,鼻孔作痒,睡中龄齿,饮食不佳,面黄肌瘦,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