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物质——空间问题(problems of matter-space i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是实施课程的重要条件和媒介,是课程活动的环境或背景。园内、活动室内的各种材料、布置、利用方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的实施。例如,活动材料(教师提供的教具、学具、游戏材料等)是幼儿操作和与之互动的对象,这些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是否安全、合理、适宜,是否与活动目标相一致,是否指向当时的活动内容,是否有干扰幼儿学习的多余因素,是否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挥等,都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和活动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合理地利用它。

环境的创设要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①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环境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性强调的是环境创设要体现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要求,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允许与教育目标相悖的因素存在。比如,材料和空间缺乏安全性的问题。再如,个别幼儿园机械地搬用某种教育模式,不考虑这一模式的文化背景与价值取向,也不考虑独生子女发展的特殊需要,创设环境时过于偏重智力发展,过于强调个人的独立操作而忽视幼儿社会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就是非常不适宜的。因此,在创设环境之始,首先应考虑的是创设的环境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②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适当的材料和活动。例如,同是娃娃家(角色扮演区),小班的材料应该是数量较多的主题玩具,如娃娃、小锅、小铲等,而且玩具要一式多份。因为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多是一些模仿动作,幼儿之间常常相互模仿,平行游戏较多。而大班幼儿所需要的多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或多功能的原始的和半成品材料,如果材料的功能太单一、太固定,会限制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同时,由于每个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材料的难度、操作方式应有不同。教师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照顾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为每个幼儿创设与其“最近发展区”相适宜的学习环境。

③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环境的创设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教师应该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师生合作、共同为自己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有助于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因为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这一事情的本身,就是在向他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你是环境的小主人,你有能力影响自己的生活!”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也能体验到责任意味着什么。幼儿如果不亲自参与环境创设,这个环境与自己是无关的,最多是一个欣赏者、享受者,他们不会真正关心这个环境。亲自参与布置的环境是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果,幼儿一定会格外关心和珍惜。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环境的创设要依靠大家的力量,要商量、分工、相互帮助、互相配合。这样,幼儿能够实际地感受集体的力量,发展合作的意识,并实际地提高相互合作的技能和能力。总之,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学习、发展、表现、创造的机会,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