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然而,我们的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则是“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头、置于脑后”,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文本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教师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晏子使楚》(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晏子是怎么反驳楚王的。

2.进一步体会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

3.从晏子的言行感受他的品质。

这三个目标都是体现本课的人文感悟的,停留在对文本的内容理解,忽视了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如何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在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是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兴奋点。

要考虑本组课文导读的要求,把握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训练的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结合本课课后的4个阅读提示:

1.先讨论怎样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2.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3.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结合课标的要求,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叙事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根据以上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应考虑一下几方面: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 学习通过语言来描写人物、弄清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联系。

4.理解和积累 “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得意洋洋、笑嘻嘻、规矩”等。

目标确定了之后,教师要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