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 学

技 术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

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获得新知识(发现)

创造新产品(发明)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2、科学技术的功能有哪些?

科学技术有两个功能:认识功能和生产力功能。

3、请谈谈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地可能性。

(1)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是可能得。学前儿童是天生的小小科学家,他们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2)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好奇好问,还会对身边的物体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探索,以不同于成人的特有方式接触科学、探究世界。他们的科学就是那些经常接触到的、周围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他们是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所以,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应该是对其发展有利的、必须的,同时也是可行的。

4、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其特点有哪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特点:(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5、人类早期自然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人类早期的科学教育的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神灵色彩。

6、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大多仍然在家庭中随着父母的劳动和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科学教育。

7、我国近代建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体系的标志是什么?

此题答案不太确定,若说近代应是“癸卯学制”的公布,若说现代,应是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然”。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发行。

8、请结合实例说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

首先,科学教育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可以支持、鼓励学前儿童的兴趣,从而是他们对大自然产生稳定的情感,形成对科学持久的探究爱好,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

其次,科学教育可以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启迪他们对科学地兴趣爱好,促使学前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首先,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吧并为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地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1、按科学素质的不同领域来划分,可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划分为哪几个领域?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2、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含义。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包括通过科学教育使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概念等两个层次。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3、请谈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及其解读。

总目标是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总方向,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引航灯”。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4、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要科学地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研究社会、研究学科特点,从三方面的综合信息中来确定。

①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

②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依据。

③ 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如何理解请参考P61—64

5、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① 全面性与整体性。

② 连续性与一致性。

③ 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④ 社会性与时代性。

⑤ 辩证统一性。

注意:最好还解释每一原则的含义。

6、请谈谈应如何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结合第4、5题回答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编有哪些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前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地方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季节性原则: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遵循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2、阐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常用的具体选编方法。

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所谓的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是指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相关的内容集中编排。

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是一个以类为单元组合教材,加强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纵横联系的方法。

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内容。

3、请谈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特点。

①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

②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

③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④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

⑤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下一页
阅读全文